我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喜获佳绩
供稿单位: 发布日期:2015-11-24 点击量:

我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喜获佳绩

作者:团委王聪 李卫

11月16日至2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广东省政府主办,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经过前期的网络初评、集中复评以及决赛期间的作品公开展示和现场问辩,我校荣获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量和学校总分排名为历年最好成绩,实现了我校参加“挑战杯”全国竞赛的历史性突破。

所获奖项中,我校教育学院杜传坤老师指导,王瑜、张明珠、吴旻、周倩、王楠、孙国栋6名同学的作品《本土绘本在学前儿童中的阅读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杨诚老师指导,毕懿卿、李子琦、陈秀娟、张英峰、路婧5名同学作品《海绵状石墨烯基可拉伸气敏传感器的制备》;地理与环境学院王有邦、程钰老师指导,张梦朔、窦晓菡、王雨生、石若虹、陈冉冉、丁京京、张文杰、李莹8名同学的作品《中小型河流治理后期生态维护利益协调机制探究——以山东小清河流域为例》荣获大赛二等奖。教育学院苏伟老师指导,徐小雪、李娜娜、袁洪秀、魏玉民、李红、王咨凯6名同学的作品《教育学视野下的社会弃婴现象探析》;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陈蓁蓁老师指导,杨思、姜中尧、路君、王嘉慧4名同学的作品《金纳米团簇用于快速灵敏检测脑脊液中亚铁离子含量的荧光分析方法》;生命科学学院何成强老师指导、赵学博、李忠山、杜蘅、李昕4名同学的作品《我国手足口病病原EV71病毒起源与流行动态研究》荣获大赛三等奖。

此次大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上下所有参与“挑战杯”竞赛工作的全体生生们的通力合作与辛勤付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热切关怀,党委书记商志晓亲赴决赛现场看望鼓励我校参赛师生,校长唐波亲自主持召开赛事动员协调会,校党委副书记向来生多次亲临省赛现场督导有关工作,副校长王焕斌代表学校致辞迎接省赛专家和参赛团队。各参赛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团总支积极协调配合,保证参赛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参赛团队师生牺牲了节假日休息、考研学习的时间,抓住书面作品、展板展示、现场问辩等每一个比赛环节,有针对性的下足功夫,反复研究修改作品内容和答辩文稿,多次演练现场质询和现场问辩,力求将作品内容完美呈现。各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全力配合,牺牲大量休息时间,为赛事组织和作品培训做好协调保障、专业咨询等工作。

为争取全国决赛好成绩,校团委在今年5月份圆满完成“挑战杯”省赛承办任务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召开协调动员会,从如何修改立项书、如何突出重点、提升答辩效果等各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与此同时,积极协调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系统培训和模拟答辩会,举办模拟答辩会3场,培训会4场,有效提升了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全国竞赛共有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开展了校级竞赛。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复审,共有境内外528所高校、1569件作品由各省区推荐参加国赛角逐;经过层层选拔,318所高校78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其中包括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0所著名的港澳高校的40件参赛作品。

编辑: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