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学科发展情况
供稿单位: 发布日期:2015-06-11 点击量:

大众日报头版报道我校学科发展情况

作者:大众日报 党委宣传部

‍‍‍

一所大学要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是什么?山东师范大学给出的答案是:学科建设。

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师范大学18个参评的一级学科中,1个学科进入前15%,2个学科进入前30%,5个学科进入前40%,3个学科进入前50%,取得了山东省属高校在全国学科评估中的最好成绩。

作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山东师范大学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以高水平特色学科为引领,多学科协调为支撑,在特色中上水平,在服务社会中求发展。

特色引领,在服务社会中快发展

舀一碗海水,就能种出新鲜蔬菜。

在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实验室,记者见到了这项技术。“我们通过筛选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筛选适种的蔬菜种质41种,并在西沙投入舰船开展蔬菜生产示范试验。”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宝山教授说,这个项目成功解决用海水培植蔬菜的问题。

学科建设不仅要注重学术水平提升,要有特色,更要在服务社会中凸显生产力,嵌入地方发展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才能获得生长力。这是山师的经验。

3年间,获国家级项目32项,其中作为首席单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省部级项目31项,累计新增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90余篇,JCR分区二区以上的95篇,2人进入全球化学领域前1%的科学家行列。这个记录由化学学科“分子与纳米探针研究创新团队”创造。

“在1996年成立团队的时候,我们就明确提出将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作为研究核心,走特色发展道路。”学科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董育斌说,经过10多年发展,成功申报了分子与纳米探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2项;鉴定和转化科技成果20项,累计为社会创造产值30余亿元,利税数亿元。

目前,山师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1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学科框架初步形成。

特区政策,在重点突破中求发展

经费不足,是困扰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克服经费不足带来的瓶颈,是所有地方高等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级学科是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和省政府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该学科近年来坚持不懈地走国际化道路,突出重点建设,让“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无限”的效应。该学科将重点建设立足在高素质人才引进与培养、重点支持高层次课题申报以及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刊物发表论文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的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课题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200万元。在全国心理学机构发表CSSCI收录论文的篇均被引统计排名中,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排名第一。

“打造一个团队,产出一批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山东省“拳头”学科,在国内该研究领域山师占有重要一席。该团队实施带头人负责制,利用团队优势协同攻关重点研究课题和教学项目,使每位教师明确自身的研究领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多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0多项,2人次入选全国“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

‍构筑高地,在汇聚人才中促发展‍‍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如何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是当务之急。面对着国家重点院校的“明争暗夺”,地方院校如何在“北漂南移”大战中实现逆转呢?

山东师范大学围绕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的学科,将引进学科领军人物、构筑人才高地作为突破口,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若干规定》,实施青年学科带头人国际培训计划,引培并举,广发“英雄帖”,主动联系,积极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全力打造学科领军人物。

“我是被学校的真诚打动,才放弃国外更加优越的条件,到山东师范大学工作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资深研究员郑元杰深有感触地说,学院领导多次冒着酷暑到德州老家,与母亲和家人苦口婆心谈学校政策和待遇,并带着家人去幼儿园、附小实地考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让郑元杰感到家的温暖,打消了顾虑。

“学科发展是大学的命脉所在。面对学校发展的新常态,我们探索分类聘用、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和待遇业绩化、评价国际化的新模式,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迎来学校学科发展的新高峰。”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唐波说。